- 田旭东;王胜利;张成彦;陶波;代明昊;
为了研究气缸活塞直径、油缸活塞直径、换向阀控制信号等关键参数对氢压机实际循环指示功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构建了90 MPa两级液驱氢压机液压与增压耦合系统的数值模型,分析上述参数对活塞行程、速度、气缸内压力和温度、油缸压力的影响规律,并试验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随着气缸活塞直径的增大,最大速度逐渐增大,当一级气缸活塞直径为140 mm时,其最大换向速度为0.199 m/s,对比直径130 mm时的速度增加约28%;在氢压机增压缸进气和排气两阶段,气缸/油缸直径的变化引起两阶段的气体压力、温度及油压的变化规律相反,当一级气缸活塞直径和油缸活塞直径分别为130 mm和160 mm时,一级油压最大为15.23 MPa,气缸内最大排气压力和温度分别为30.3 MPa和390.5 K。基于上述研究,对90 MPa氢压机气缸直径、油缸直径及换向阀控制信号进行了优化匹配,实现了氢压机增压系统节能化设计。研究可为氢压机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3;No.638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张旭可;马猛猛;王建斌;王凯雄;王章国;李海生;
针对选煤厂重介悬浮液输送系统用电动球阀的冲蚀磨损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冲蚀过程形成机理,分析了不同入口流速、颗粒粒径和阀门开度等条件下电动球阀冲蚀速率、冲蚀面积及损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颗粒粒径和阀门开度相比,入口流速对电动球阀冲蚀磨损的影响更加显著,是影响冲蚀速率的主导因素,当入口流速从0.8 m/s提升到1.5 m/s时,最大冲蚀速率从1.76×10~(-4) kg/(m~2·s)增加到1.958×10~(-3) kg/(m~2·s),同时球体表面的冲蚀面积明显扩大,冲蚀坑的形成主要源于颗粒高速冲击引发的微裂纹扩展和材料剥落过程,其中,大尺寸颗粒冲击可形成直径20~50μm的冲蚀坑。通过控制入口流速不超过1.0 m/s、限制重介质颗粒粒径在45μm以下、并将阀门开度调节至60%~80%的优化区间,可显著降低球体冲蚀损伤程度,从而有效延长电动球阀的使用寿命。本研究不仅为重介悬浮液输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优化方案,同时为实现流量的精准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5年08期 v.53;No.638 36-4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何永宁;曹文良;王苏澳;骆名文;胡斌;邢林芬;吴学红;
为提升高温热泵系统的能效,在两级压缩系统基础上,提出了2种准三级压缩高温热泵循环系统。采用R1233zd(E)工质,基于热泵系统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性能随补气压力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变工况下系统最优性能和?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级压缩系统中增加压缩机补气可有效利用系统热量,调节制热量和能效,提升系统性能;高温级压缩机补气效果优于低温级压缩机,且随冷凝温度的升高,优势愈发明显。当蒸发温度为50℃、冷凝温度为130℃时,与两级压缩系统相比,高压级补气系统的性能系数(COP)、?效率分别提高9.42%,7.15%,低压级补气系统的单位容积制热量(VHC)和系统制热量分别提高4.82%,20.08%。研究可为高温热泵系统的最优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8期 v.53;No.638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黄文波;邢普;吴晖;左名君;杨佩林;虞玲;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畜禽废水效率不高的问题,以三相分离器为对象,通过分析其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联,重点探究了折流板夹角、反射锥结构及入口速度对反应器内部流态分布的影响,并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当折流板夹角θ为55°、反射锥为菱形结构时,新型三相分离器达到最佳结构参数组合;当入口速度v为0.16 m/s时,反应器废水处理能力最优,此时污水的固相分离率为95.75%,气相分离率为81.84%。相较于原始结构,污水中固相与气相的分离率均提高了10%以上。研究可为内循环系统及IC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3;No.638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春宇;于世欣;杨磊;杨忠武;王鹏程;杜文波;王臻;
针对笼套式节流阀笼套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受砂砾冲蚀损伤的技术难题,以YW3硬质合金笼套为研究对象开展冲蚀机理研究。通过室内冲蚀试验,建立了YW3硬质合金的冲蚀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验证,将该模型进一步应用到节流阀冲蚀仿真中,分析固体颗粒运动轨迹、冲蚀机制,预测笼套式节流阀笼套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表明,随冲蚀角增大,YW3冲蚀率先增大、后减小,45°时冲蚀率最大;在冲蚀角度90°下,YW3的速度指数n和粒径函数C(dp)分别为2.41,3.684 4×10~(-9);笼套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节流孔出口处。研究为高含砂气田笼套式节流阀节流部件的选材与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3;No.63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旭;李必平;熊军;王子涛;张明慧;
针对空调器新风系统噪声大、音质差等问题,以某款空调离心风机新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离心风叶分层结构展开研究分析。采用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上下层叶片叶高比、上下层叶片错位角及下层叶片数对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风机系统流量的主要参数依次为叶高比、错位角、叶片数,通过优化这些叶轮结构参数,可有效改善后盘叶片叶道及蜗壳底部流场,提升气动性能;将叶高比、错位角及叶片数分别调整至4.5,3.5°和57,同转速下,风量提升6%,噪声总值相当,且低频宽带(0~600 Hz)噪声降低2.1 dB(A),空腔噪声明显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新风产品的气动优化与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3;No.638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蔡维一;郭成宇;马杰;吕文涛;黄梦叶;张子民;
为探究降膜蒸发器直管式分布器内部流场特性,基于液体分布器的设计准则,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在完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系统探究了几何参数与工况条件对分布器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直管式液体分布器内部流场受入流位置和壁面结构的影响显著,底部区域因流体冲击形成明显的冲击区,致使入口附近出流孔的流速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而远离入口的区域则能够形成稳定的孔前流动区域,从而有效降低机械能损失;在保持单位开孔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增大出流孔孔径与孔间距可显著提升初始分布质量,但其优化效果存在一定的参数阈值范围。同时,增大管径比和支管截面积有助于降低出流孔平均流速,并进一步提高初始分布质量。变工况研究显示,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加,出流速度呈单调递增趋势,而初始分布质量则先升高至峰值后逐渐趋于稳定。最佳初始分布质量为0.758 6,对应的最佳工况流量为0.453 kg/s,不同结构参数的分布器均具有特定的最佳工况区间。研究可为直管式分布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3;No.638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