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强;张辰;王静瑶;贾晓晗;任省栋;
为了研究加氢站用两级液驱活塞压缩机在变吸气压力下的热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构建了液压系统和气体压缩系统耦合的两级液驱活塞压缩机热力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热力性能参数最大误差为2.7%,吻合良好。当二级排气压力不变,一级进气压力从20.0 MPa减小到3.0 MPa时,一级压比基本保持不变,二级压比增大;一级气缸的排气温度保持在120.0℃左右;二级气缸的排气温度则从54.1℃增大至224.1℃,一级轴功率从60.2 kW降至14.9 kW,二级轴功率从12.7 kW增至35.5 kW,质量流量从55.5 kg/h减小到7.1 kg/h。两级双缸液驱机组适用于恒定吸气压力工况,在变吸气压力工况下运行时,会出现排气温度过高,轴功率不平衡,电机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可采取低压工况下采用高转速,在高压工况下采用低转速的运行策略。研究可为液驱活塞压缩机系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9期 v.53;No.639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碧肖;陈崔龙;方毅;吕彤;陈皓宇;
为拓展多级串联离心萃取机在腐蚀性工况场合的应用,提出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氟塑料替代常规金属材料制造离心转子,分析了离心转子模压成型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及关键参数控制、强度校核、功率计算,以及安全设计,研制出CTX350-PVDF型离心萃取机,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并成功应用于酚氨废水工程。结果表明,CTX350-PVDF型离心萃取机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负荷运转时振动速度为3.4 mm/s,轴承温度为38.6℃,轴承温升为6.5℃;在酚氨废水工程应用中,运行良好,经5级萃取和3级反萃工艺,萃取剂再生后循环利用,废水化学需氧量(COD)降低约89%,酚含量降低到2 430 mg/L,满足后端生产工艺要求。研究可为离心式溶剂萃取技术在废旧电池回收、稀贵金属提取等领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9期 v.53;No.63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孔静娴;田捍卫;马哲辉;莫延亮;李文庆;金志江;钱锦远;
为提升硬密封球阀球体与阀座间的密封性能,通过分析密封比压,对阀座接触面进行了形面优化。借助Roth泄漏模型,比较了密封比压在均匀分布、U形分布2种情况下的泄漏率,结果显示,均布比压的密封性能更好。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无量纲指标——泄漏特征值,并结合有效密封区的密封比压平均值,共同作为密封性能的评价指标。基于以上优化目标,在阀座接触面的边缘设计倒角,分别计算倒角半径r_1,r_2和密封面半径R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平面,当阀座表面曲率与球体曲率相等时,两评价指标分别提升了32.2%和65.0%;在边缘处适当倒角有助于减轻边缘效应,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当两倒角半径分别在1.2~4.0 mm和0.5~2.0 mm时,接触面两侧的密封比压显著降低;过大的倒角会在接触面内产生新的边缘效应,从而降低密封性能;当R取与球面贴合的72 mm,两侧倒角半径分别取1.2,0.5 mm时,硬密封球阀球体与阀座间的密封性能最好,相比于初始平面密封,泄漏特征值下降了38.5%,密封比压平均值提高了66.4%。研究可为硬密封球阀的密封面形面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9期 v.53;No.639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云峰;孙见君;苏徐辰;
为探究引流孔对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压机械密封(DSPHMS)运行特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FDM)求解稳态及微扰雷诺方程,分析引流孔分布圆半径、孔径及工况参数对稳态、动态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引流孔分布圆半径缩短了螺旋槽对端面流体的有效作用半径,导致开启力下降,但增强了螺旋槽对内侧泄漏流体的抽吸作用,使泄漏率显著降低了44.5%;引流孔径存在阈值(0.6 mm),当孔径小于0.6 mm时,引流孔的流动阻力显著削弱端面静压效应;小孔径(0.3 mm)在高转速下密封性能受限,而孔径大于0.3 mm时密封性能随转速提升;介质压力虽能显著提高开启力,但会降低密封稳定性。该研究可为DSPHMS的端面设计及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9期 v.53;No.639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一爽;武晓昆;屈胜利;李禹辰;王闯;邢子文;
为提高高温热泵用螺杆压缩机的能效水平,针对其高温升特点,基于试验数据,采用包含共轭传热的CFD模型计算了螺杆转子的温度分布。利用所得温度分布,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转子的变形特性。在此基础上,计算了3种试验工况下螺杆转子的轴向变形量、吸排气端在热态下的啮合间隙及齿顶变形量。综合3种工况下的最大变形量,对转子各部位间隙配置进行了优化,并评估了新间隙布置下螺杆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结果表明,转子周向温度分布均匀性良好;将中心距增大0.02 mm、吸气端啮合间隙减小0.045 mm、齿顶间隙减小0.05 mm后,3种工况下螺杆压缩机的质量流量可提升3.49%~5.57%。研究可为高温热泵用螺杆压缩机的间隙计算与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9期 v.53;No.639 54-5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俊伟;李毅波;宋玉梁;孙家保;
针对犁刀混合机新型动轴密封装置中迷宫密封处存在少量粉体介质泄漏并堆积的问题,分析了该密封装置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旋槽内浮动块的离心密封增强技术及设计方法,并开展了浮动块数量优化与材料选择研究。通过对浮动块离心密封增强结构进行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浮动块数量的增加,粉体颗粒泄漏量显著下降;当浮动块数量从2件增至4件时,泄漏量下降速率最快;当浮动块数量为12件时,粉体颗粒泄漏量降至75个,表明泄漏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当浮动块数量设计为6件时,迷宫密封等其它密封处的粉体介质泄漏量为1.25 g,满足试验要求,且泄漏量约为无浮动块离心密封结构的1/3,显著提升了动轴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并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由于浮动块在工作时处于浮动状态,可自动补偿因磨损而增大的间隙,从而确保持续的密封效果。研究对提升犁刀混合机及其他类型粉体机械设备的动轴密封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09期 v.53;No.639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笑宇;王海民;李天斌;金乐;陈广福;季志远;施永涛;
针对核岛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RCV)上充泵不再承担高压安注任务及H-Q曲线陡峭化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离心式上充泵水力模型设计方法。在单级初始模型泵(IMP)的基础上,增大叶轮出口直径和叶片出口角,减小出口宽度,并调整扩散器的结构参数,构建了DMP 1~#和DMP 2~#两种设计模型泵。同时,对3种泵进行全流量及在最大运行工况下的空化流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IMP,DMP 1~#和DMP 2~#的最佳效率点均向小流量偏移,且H-Q曲线的陡峭程度都有所提高,在流量70,48,32 m~3/h的运行工况下,DMP 1~#和DMP 2~#的扬程分别提高了14,22,24 m和20,31,33 m;基于熵产理论及Omega涡识别准则分析了泵内流场,其中,湍流耗散与壁面效应是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且在小流量工况下,熵产主要由叶轮叶片压力面尾缘涡强化和叶轮与扩散器动静干涉诱导的流动分离引起;在流量为70 m~3/h最大运行工况下,DMP 1~#和DMP 2~#的必需汽蚀余量(NPSHr)分别为4.3,4.2 m,满足核电领域对NPSHr<7.8 m的技术规范要求。研究可为上充泵的设计优化及流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9期 v.53;No.639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艳茹;祖鑫晨;姚嘉文;王冠;徐乐;
针对金属硬密封三偏心蝶阀在高温下服役因卡阻导致密封失效的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室温到450℃范围内金属硬密封三偏心蝶阀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室温升高至450℃,密封圈最大应力、应力不均匀系数、最大、最小变形量线性增大,其中,最大应力增加175.3%,应力不均匀系数增大174.64%,最大变形量增大131.67%,最小变形量增大354.56%,主要源于蝶阀材料物性参数与温度线性相关;密封圈最小应力、平均应力与温度呈非线性相关,与材料性质的温度特性、蝶阀自身密封结构有关;密封圈最小应力低于密封必需比压的温度为300,350℃,最大变形量大于1 mm的温度阈值为300℃;当密封圈采用热膨胀系数低于阀座、且弹性模量相当的材料时,密封圈最小应力可显著提高,且高于必需密封比压,密封圈变形量可降低7%~10%,有助于改善蝶阀在300℃以上的密封性能。研究结果为蝶阀的密封副结构设计、金属硬密封蝶阀密封性能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09期 v.53;No.639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雄发;朱智彧;张德胜;施卫东;王道红;张欣怡;
针对高温熔盐循环主泵转子系统不平衡、水力激励等因素引起噪声、振动、部件磨损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温熔盐循环主泵流体激励力对泵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以某新型冷盐泵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 CFX软件对冷盐泵的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各级叶轮受到的径向力,基于SAMCEF平台对冷盐泵转子的临界转速和振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流量下叶轮受径向力作用时,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并进行了清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清水与300℃熔盐的外特性曲线误差在5%以内;1.0Q工况下,第1级叶轮受到的径向力为4 350 N,远大于其余叶轮;在0.6Q~1.4Q不同流量工况下,第1级叶轮和第5级叶轮的径向力受动静相干作用变化规律相反;转子系统临界转速为1 894.5 r/min,转子系统在额定转速下不会发生共振;当不考虑径向力作用时,各级叶轮瞬态位移呈规律椭圆形,第四级叶轮瞬态位移最大,位移量为7.1×10~(-6) mm;当考虑径向力时,各级叶轮的径向位移变化复杂,受轴系约束作用,第5级叶轮瞬态位移最大,位移量为0.289 4 mm。研究结果可冷盐泵转子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53;No.639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